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大家来投票】于都两位教师师入闱全国“乡村教师奖”
  • 【大家来投票】于都两位教师师入闱全国“乡村教师奖”
  • 2022-07-26 02:29:58
  • 教育大事,社会焦点,百姓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深度、有意思的延伸阅读。在这儿,知于都教育!教育资讯查股室电话查快递……互动问题每问必答,如此神器,怎能不关注!于都三坳才子有你更精彩!



    一、江西于都县银坑中心小学 邱富生


    评选选项: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基本信息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9年1月
    工作年限: 28年
    所在学校: 江西于都县银坑中心小学
    毕业学校: 江西师范大学


    推荐机构

    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


    个人陈述



    我在于都县岭背镇中心小学当副校长时,1999年起联系资源在于都建了两所“黄三河希望小学”,2005年起引进并在于都县成立了“黄三河基金会”,每年资助贫困学生六百名,至今无中断。2011年得到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的帮助,在于都县葛坳乡每所学校每个班建立“班班有个图书角”,由专家组审定符合年级学生年龄特征阅读的图书每班各约七十本,全乡近一万学生受益,促进学生的阅读。从2014年起,在于都县葛坳乡各小学,于都县银坑镇各小学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在教师、学生中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诫子书》、在校评文明学生,在社会上评选文明礼仪家庭。对当地的社会风气有一点点影响。


    第三方评价(同事)


    他是一位热爱学习很有思想的校长,近几年他购买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书籍,经常与同事交流,分享读书的心得,向他人推荐优秀的书目,在他的影响下许多朋友加入了读书的行列,,《漫谈中国文化》、《论语别裁》,我学习了受益匪浅,心灵更加宁静,也让我更懂得了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关心学生。老师推动阅读《论语》、《朱子家训》,学生开展《弟子规》、《三字经》诵读活动,每一个学生更注重文明礼仪,连家长也深受影响。——银坑中心小学 张祖标


    第三方评价(学生)


    2014年9月起,学校为每位学生发了一本《弟子规》的书,也是我们每天必读的书籍,每天早上诵读十分钟,每周一节文明礼仪课,老师们给我们讲解《弟子规》、《三字经》里面的内容,其中也有很多尊敬长辈的故事。2015年元旦,我们学校开展了《弟子规》背诵比赛,这个学期我们每个班诵读《弟子规》活动还拍成了视频参加全镇评比,现在教学楼墙面上张贴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语句。——银坑中心小学 李文彬


    候选教师故事分享


    回想我们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的人,对中国优秀文化几乎学的很少。因为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自己教了几十年书都只依教材按部就班,,虽然自己也觉得枯燥无味,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急功近利,世俗,浮躁,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但找不出其中的道理。、金融、经济》,我才突然明白,原来我们的教育丢了魂魄,丢了根本。从此我抓紧时间前后看了南师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说的是什么》、《小言黄帝内经》、《禅宗与道教》。南师为我打开了另外一片天地,才知道中华优秀文化是那么的伟大。

    一、我把我读过南师的书,把我的感想,感悟说给旁边的人,包括我的孩子,我的妻子,并且请书法老师特意为我书写南师多次提到的《诫子书》、《朱子家训》,把《诫子书》挂在我儿子房间,把《朱子家训》挂在乡下老家的客厅作为自己的家训。

    二、向身边的朋友、同事推荐南师的书,2014年9月我刚调到于都县银坑中心小学,为了更好地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我想要副校长懂得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再把《漫谈中国文化》借给副校长,从此张校长也爱上了读书,尤其是读南师的书。旁边的银坑中学的副校长肖承林,我也向他推荐南师的书,我也斗胆向我的教育局长推荐南师的书,并且向局长赠送南师《论语别裁》、《易经系传别讲》、《漫谈中国文化》等书,局长也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看书。教育局长读了南师的书更加坚定在全县深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

    三、我在村完小校长会、老师会上组织大家学习《朱子家训》,并在开学初组织村小校长考试。其中一位我镇周庆小学的校长康昭禄,他觉得《朱子家训》有很深的道理,特别是治家,教育子女意义非凡。他晚上睡前拿着《朱子家训》两夫妻一起学,每学一句,相互对照自己做的怎样,康校长说他两个儿子个性很强,当他看到我的客厅张挂着《朱子家训》,他也叫他老父亲书写,作为自己家的家训。

    四、在全镇各小学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全镇小学生背诵《弟子规》,全镇各小学校长学习《论语》。在我们学校以《论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为校训。

    ——江西于都县银坑中心小学 邱富生


    投票链接

    http://www.greenandshine.org/nsjpx/page.php?pid=63&cid=26&id=News_520





    二、长征源小学教师 丁克明


    评选选项: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基本信息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7年2月
    工作年限: 22年
    所在学校: 江西于都县罗江乡中心小学
    毕业学校: 盘古山钨矿子弟学校


    推荐机构

    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



    个人陈述




    从一个井下工人成长为高级知识分子,完全靠自学成才。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评为小学特高级教师。从一个外行成为专家,学科带头人。红娃唢呐艺术团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英国BBC广播电台采访,凤凰卫视采访,评为江西省最佳指导老师。国学系列升级评比、艺术团活动红红火火,音乐有声有色,百人合唱团歌声嘹亮,百支红歌进校园活动、少年宫活动引导于都县潮流。唢呐、葫芦丝、二胡初通,对老师学生进行培训。协助校长完成《校园文化的思考与探索》,创造校歌。



    第三方评价(同事)



    丁克明和谢慧芳老师牵头的少年宫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本学期开设的技能兴趣班有二胡、唢呐、鼓乐、葫芦丝等,每个班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课时间是利用上学课外授课,每次授课时间在30分钟,辅导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准备好活动器材,在教学之前能对学生到班情况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在教学中教师能进行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起来通俗易懂。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能进行当堂指导,经过快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拉出一曲曲优美的曲子,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歌。

    ——江西于都县罗江中心小学 张光敏



    第三方评价(学生)



    2014年9月-2015年5月,学校小蓝天少年宫,葫芦丝,课外活动训练。老师示范指导点拔。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江中心小学四 李莉



    候选教师故事分享



    在和丁克明老师碰面的第57分钟,我们到达于都县罗江乡中心小学,有几个学生向丁老师问好,我也因此得知丁克明老师一个很卡通的外号“丁丁老师”。我在想,如果我能被亲切的称为“周周老师”,那感觉一定很棒。


    丁克明老师本为于都县“长征源小学”一名老师,从2014年9月份开始,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来到罗江乡中心小学,主要负责学校少年宫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只是对课外活动另一个称谓而已,在基础设施和器材配备上,与县市少年宫当然不可相提并论。


    尽管条件艰苦,少年宫依然前进着,到笔者走访的时候,已初具规模,下辖舞蹈团、吹打队、合唱团、器乐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丁克明老师的努力。


    除了担负唢呐、二胡、葫芦丝、鼓乐培训外,丁老师还要负责学生的国学、传统文化的教学,还抽空与校长合作校歌,如此超负荷的工作量,倘没有坚持和坚守,要做到是极其不易的。可喜的是,丁老师从不缺乏工作的热情,也有一套独特的思路。客家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诸多当地的素材,丁老师都信手拈来,用的十分巧妙。丁老师却戏谑的说“乡下嘛,能用什么就用什么嘛”。丁老师的用心和努力有了收获,全校853名学生都参与了国学诵读活动,少年宫的活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逐渐成为一个潮流,蔓延之势,席卷罗江乡各小学。


    谈及未来,丁老师很兴奋的告诉我他的理想,“在自己家里,开设一个推广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心,名字已经想好了,就叫‘清香堂’,要是这次南师奖能申请上,就能买电脑、桌椅、书架,还有书,我的梦想就能实现了”。而我期待,即便丁老师无法申请到“南师奖”,也一样可以实现他的梦想。


    后记:


    丁克明老师用“井下——井上——山上——山下”来简单形容他的从业生涯,神情非常轻松。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却无时不刻的感受到压抑和沉重,丁老师职业生涯走过的每一步都极其不易。


    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极为贫困,丁老师选择成为一名井下矿工,一待就是6年,其中辛酸苦楚,盲井亦无法诠释。因工作刻苦,又间或向矿山广播站投稿,丁老师获得一个讲课的机会,6年的积累在那一刻爆发,征服了在场的老师、领导、。丁老师称之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华丽转身,由此可见,丁老师对于教师、老师这份荣誉的珍视。


    初为人师,丁老师被调到海拔595米的山顶小学,这所学校最初有50多老师,学校撤并前只有4个老师,10多年的时间里,丁老师始终没有离去,陪伴这所学校,从繁华到凋敝。这样的经历,我不敢去触及,也没有展开话题,因为我总忍不住想到知青返城。好在丁老师有着梦想,而有梦想的人,从不会孤单。


    去学校的路上,丁老师骑着摩托车拐了一个弯,、。丁老师的感慨我至今铭记,这里是红军长征的起源地,也是苏区,可发展并不理想。返回南昌的时候,我和朋友提到走访“南师奖”申请人的事情,一位同行说,诸多领导人都曾在那片土地主政,参加红军长征的军人少说也有五分之一是当地的。我想,在这片孕育了新中国的土地上,一位老师的梦想是应该值得尊重的,也应该被满足的。


    ——桂馨之友 周亚飞




    投票链接

    http://www.greenandshine.org/nsjpx/page.php?pid=63&cid=26&id=News_444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