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张国荣是谁?
  • 张国荣是谁?
  • 2022-03-27 04:57:02
  • 15年前,巨星陨落

    15年后,天王仍在

    大家依然亲切地称他为哥哥


    就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晰地知道

    照亮自己一生星途的

    源于一个单纯但又炽热无比的渴望

    -------集万千宠爱


    46载春秋

    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他用身躯在文华酒店上空挥洒出一道完美的弯弧

    点燃了不一样的烟火

    作别高处不胜寒无敌最寂寞的巅峰

    是谢幕

    也是向自己致敬

    光辉岁月从此定格成了永恒

    他做到了

    -------我们都爱他

            去年的愚人节,我用哥哥的30首金曲名称串联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再一次献给你及一众喜欢哥哥的人:


    同道中人,全赖有你共同渡过,

    你我之间没有烟总有花,今生今世这么远那么近,

    路过蜻蜓,无需要太多;

    留住昨天,尽情地爱;

    但愿人长久,别话只怕不再遇上。

    这些年来,有心人由零开始,情难自控深情相拥,共同渡过似水流年!

    风再起时,我愿意陪你倒数,蝶变红蝴蝶!

    明月夜,风继续吹,你在何地?

    Miss You Much!


            对于那些热爱张国荣的人来说,这样串联而来的一段文字,好像也在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一种简单的迷恋、不舍和怀念,细细品味之下,或许还有一股温柔的力量,不经意间牵扯了内心深处那根从不让人触碰的小神经,让尘封已久、故意不起波澜的内心,多了一层温柔生成的茧。


            这种感受并不是每一个喜欢哥哥的人都会有,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香港乐坛,并了解他大概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经历,能够说出他的好,对这个人有立体认知的超级粉丝,大概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同身受。


            对于许多局外人来说,不理解或者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诸如:张国荣的粉丝为何忠诚度如此高但又见不到什么过激行为?他有什么样的特质能收获这么多人的爱戴?值得这么多人在他离开14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


            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张国荣只不过是一个出色的艺人 ,而且还是一个逝世已经14年的艺人,离自己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但凭想象,是如何也无法理解这种偶像情结的。


            事实上,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感情建立,很难通过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从某个角度去看,这种情感纽带的发生有点类似于男女之间情愫的发生,但凡去问其中任何一方为什么喜欢TA,都不会有确切的答案,如果可以不加思索地从理性的角度有条理地说出喜欢一个人的理由,在罗列123的时候就已经证明离真爱还差那么一丢丢了。所以,类似上述问题,对于大多数喜欢张国荣的人来说,如果不给出足够的时间去整理,显然是不会有任何可考证的资料来提供满意答案的,只有各自去感受,如果非要逼迫那些喜欢张国荣的人给出一个答案,大体上会是一个相当感性的答案,就如同《有心人》所描述的一样:

    ......

    但愿我可以没成长
    完全凭直觉觅对象
    模糊地迷恋你一场
    就当风雨下潮涨
    如果真的太好如错看了都好
    不想证实有没有过倾慕
    是无力或有心像谜 像戏

    从眉梢中感觉到
    从眼角看不到
    彷佛已是最直接的裸露
    是无力 但有心 暗来 明往
    谁说这算是 情愫

    ......


            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我认可这样的答案,喜欢就是喜欢,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但是


            换一个角度,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去看,这样的回应不仅算不上一个完整答案,而且还会加剧好奇者本来的疑问,甚至乎还会换来“黐线(神经病)”的回应。


            这正是编辑这篇文章的初衷!

            关于张国荣,有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只有不了解张国荣的人,没有不喜欢张国荣的人。

            尽管让感性回归理性,给为什么喜欢和崇拜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真实、完整的答案不容易,但是,我和正在阅读此文的你可以尝试尽力而为。


            作为哥哥的超级粉丝,当然希望看到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张国荣,但无论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我都觉得很正常,我只是一个粉丝,不脑残的那种。今天,带着让更多人全面了解张国荣的使命而来,有必要一次说个透,我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观点不要有失偏颇,但仍然可能避免不了演变为,就自己而言的有史以来最“脑残”的一次。


            喜欢张国荣不源于他生前,真正对他的关注起源于2003年他那纵身一跃之后,在那之前,我对他的认知,也仅局限于几首自己比较喜欢听的歌曲,包括《有谁共鸣》、《风继续吹》、《打开信箱》及《蓝色忧郁》等,所以严格地说,我是个不追星的人。但自从2003年之后,每年的愚人节,我都会习惯性地一边听着他的歌,一边在网路上翻阅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包括他的演唱会、影视作品、专访及媒体报道等等,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翻看一位兄长留下来的遗物一样,而每一件似乎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给我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2010年的愚人节,一如既往,只不过,一边听着他的歌,一边把他唱过的歌曲名字做各种排序,拼成短文,也变成了我的另一个习惯,这种感觉就像在彻拼图游戏一样,即使是胡乱地堆彻,最后拼出来的结果也都像是一幅关于他、关于自己或关于整个粉丝团的抽象画,画里面包含着各种形式不一的故事。

            到了2011年的时候,我感觉到有点混乱,是一种关于美好过多的混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就是找不到他的缺点,但又说不出这个人有什么好的那种状态,打个比方,有人问张国荣有什么好?换作是之前,可能会脱口而出说他歌唱得很好啊、会做人啊或者其它什么答案就过去了,但是,到了2011年,怎么努力都憋不出一个自觉还可以的答案来,好像怎么说都觉得多余及肤浅,明知道他有很多的优秀品质和闪亮之处,但就是说不出来。于是,接下来那些年的愚人节,这种混乱和难受就变成一种强迫症在发作,除了缅怀带来的一丝伤感和隐痛之外,构建和组织一个完整张国荣的念头便时常在脑海里闪过,但每一次付诸行动时都不得要领,因为信息和资料实在是过多过杂,每一次努力之后都会觉得美中不足,觉得是片面和肤浅的。


            到了今年的愚人节,无意间重阅了一段视频,关于张国荣面对香港媒体质疑2000年红堪体育馆演唱会的回应:你来做啦,试试男女不分在舞台上两个半小时,或者在银幕上做程蝶衣......!我的感受是:既然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令全世界满意是一个定律,但求做到自己认为最完美的状态就可以啦!


            所以,我决定尽力而为,还原全面、完整、立体张国荣的工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我相信,当你认真且完整地阅读完此文之后,对于张国荣,你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定论。归根结底,,而在我看来,正确地认识张国荣这个吹毛求疵的艺术家,也有它本身固有的积极意义,大家可看完本文后各自体会,这是我努力促成此文的另一个因素。


            为了避免混乱,我用3个感受外加4个板块,来剖析还原一个立体完整的张国荣。

            一是从自我感觉去感受张国荣,这是我的主观部分;

            二是从身边朋友的观感上感受张国荣,他人的主观算是相对的客观;

            三是从网络资料带来的感受去剖析张国荣的亲情、友情、爱情和四个板块,这部分是最客观的。

            不足或过誉部分由大家在文后留言补充和指正。


            第一个感受从略带主观的自我感受说起

            我从2003年开始关注张国荣,至今已是铁粉一枚,这些经历给我大体上的感受是,只有不了解哥哥的人,没有不喜欢哥哥的人,而热爱哥哥的人貌似有三类人,但严格来说只有一类:


            第一类,随大流的。因为大家都喜爱,所以但凡谈及张国荣也都会附和说自己也很喜欢,这类人几乎包含了全世界,因为能够说出我讨厌张国荣的人,很少,即使是当年支持谭咏麟并因此谩骂过张国荣的人,今天成熟之后,也不会激进至此。


            第二类,基于演绎风格和唱歌实力而来的魅力而喜欢张国荣。喜欢哥哥的歌曲、影视作品,进而喜欢这样的一个歌手或艺人,这类人的状态类似我在2003年刚开始关注张国荣的状态,一旦撕开了这样的一个口子,基本上就会因为好奇而不断地挖掘这个人的所有,除非放弃关注和深入思考,否则,基本上是进入了张国荣准铁粉的行列,越是关注和思考越是逃脱不了,逐渐地就会进入铁杆粉丝行列了。


            第三类,因为喜欢他的歌,进而了解这个人,然后喜欢这个人的整体人格。基于人格魅力而喜欢的,才是张国荣粉丝的主流,张国荣的粉丝团就是由这类人组成的,他们即使不能全面清晰地表达和刻画偶像的形象,各自对偶像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偶像形象在他们心理也各有差异,但是,在他们自己的心目中,张国荣的形象是清晰的,地位是崇高的。

            对于这类人而言,张国荣在自己生活中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元素,更是某种行为方式或处事标准的参照,这类人认可非主流,走在时尚的前沿,但又不太脱节于现实,关键一点是与人为善,懂得换位思考别人的立场,照顾他人的感受,尽管在某些时候也有不讨好或自讨没趣的情形出现,但这种不讨好主要还是源于自己太过于忠实自己的想法,同时又在思想上比同时代略为走前了一步,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总体来说,随着时日流逝,许多的不理解和误伤,最终都还是能收获理解的,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这群粉丝基本上都秉承了这些相类似的个性特质,至少我所认识的张国荣粉丝大多数都这样。


            第二个感受是从身边朋友的感受说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认识一个93年的妹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的途中,车载音响播起音乐的时候谈及张国荣,一说起张国荣,让人惊奇的不是大家都说他的歌经典,人长得帅,而是90后妹子说他的弟弟超喜欢张国荣,手机里大部分是张国荣的歌曲。这是什么概念,她的弟弟至少是93后,我在心想,89年张国荣告别乐坛演唱会,因为不舍歌迷和不舍乐坛,一首《风继续吹》把自己唱哭的时候,你弟弟在哪里,你爸爸和妈妈俩个人认识了吗?话到嘴边始终没出口,因为,我心想,如果我是那个女孩子被人这样调侃的话,一定会反击,你管我,张国荣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许你自己喜欢,就不许别人也喜欢。

            这说明张国荣的歌迷是跨时代的,他已经超越了作为艺人的属性本身而上升到了一个超级艺术家的高度,作为一个乐坛的标志性人物,张国荣是把流行歌曲升华到艺术作品高度的流行歌手之一,所以,他的作品、他的演绎风格、他的艺术成就,放在今天回放依然感觉不到时代的疏离,艺术的美感不分地域也不分年代,喜欢他的粉丝也一样遍布各个阶层,每一个年代都有喜欢张国荣的人,这些人喜欢的是同一个张国荣,但心目中都有着各自不一样的张国荣,偶像的形象随着时日远去不断地丰满和完整,而不是淡薄。我不是十分清楚罗文、许冠杰、谭咏麟、张学友等一众歌神的歌迷们,对自己偶像的感受是否同样随着时日流逝越发深刻,但张国荣的歌迷显然是这样的。


            第三个感受是从一些公开资料带来的感受说起

            要客观地认识张国荣,翻阅这些资料是最好的途径。


    亲情

            公开资料显示,张国荣的童年是孤独的,是欠缺家庭温暖的。年仅13岁的他便独自去英国读中学,后来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当时是恨不得快点离开香港的,一点伤感和留恋都没有;即使后期他成名之后,他的母亲还要客气地问他可不可以用他的卫生间。可见,家庭对张国荣的疏离有多严重。

            在英国读书没多久,因为父亲饮酒中风病危,不得不中断学业回来香港,父亲后来转危为安,虽然他再也没有返回英国读书,但也融入不了家庭生活,于是,便搬离了家庭,不得不早早地在社会底层为生计而奔波.....

            这段颠沛流离的底层生活经历,实际上也很好地解释了他后来的整个人物性格,香港也因此多了一句励志名言:连张国荣都要挨十年。


            在我看来,张国荣的经历及由此而来的人格,即使有缺憾但仍然算得上是带着遗憾的一种完美。


            因为在社会底层饱受人间冷暖的洗礼,以至于他比一般人更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也更容易体察到别人内心的孤独及郁闷,能敏感地照顾他人的感受,适时地用话语和行动给予他人更多的心灵慰藉、温暖及鼓励,张国荣在整个圈中人缘极佳,赚人品的本事可以说是从生活中熬出来的。


            在众多关于他爱情观或性取向成因的分析中,家庭温暖的缺失应该是首要的,他与毛舜筠没有结成婚的影响会有一点,但这种影响也仅局限于人生没有如果。如果能们的婚姻能有结果,也只是导致最后的人生轨迹不同而已,与这种深埋在内心深处的先天爱之缺失和后天渴求弥补并没有过分必然的联系,只是在年轻时候,他对于母爱及家庭温暖的渴求并没有特别显现出来而已,毛舜筠这样的性格,是无法给予张国荣唐鹤德所能给予的细腻照顾和呵护的,后来他和毛舜筠开心见诚、推心置腹的一番公开对话印证了这一点,毛舜筠说第一眼见唐鹤德便觉得他是个好人,身边的大多数好友喜欢唐鹤德多于喜欢张国荣本人时,张国荣的笑容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而他在形容唐鹤德是主赐给他的最好礼物时,脸上更是流露出孩子般的幸福笑容,可见,他真的是在唐先生的照顾下重拾了他孩提时代得不到的那份爱,同时,也印证了他是极度缺爱并渴望被爱的人。


            张国荣没有在生活的磨难中沉沦,用男性的刚强和女性的柔和,雌雄同体开启艺术殿堂,以无与伦比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征服了全世界。从这个角度看,他无疑是生活这个大舞台上的真英雄,他用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实践了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友情

           如果要在香港娱乐圈中设置一个最有人缘的终身荣誉大奖,估计也只有颁给张国荣才是实至名归的,因为几乎整个娱乐圈都是他的朋友。


            梅艳芳------

            阿梅的出道类似张国荣,都是从歌唱比赛开始的。只不过张国荣比赛时有莫文蔚这个小姑娘送花;而阿梅在台上比赛时,有张国荣这个殿堂级人物在台下做评委;张国荣与家庭之间的关键词是疏离;而阿梅与家庭之间的关键词是冷酷,【未经考证的公开资料显示,无论是梅艳芳的母亲还是哥哥,更多时候是向阿梅伸手要钱而非支持和鼓励,这伤透了梅艳芳的心】,所以,他们俩个是同一个频道的人,是可以产生共鸣的同道中人,梅艳芳刚出道时根基未稳,同属一个公司的张国荣给予了无数的鼓励和扶持,梅艳芳歌唱事业大红大紫时出演《胭脂扣》欠一个搭戏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张国荣,张国荣二话不说,甘当绿叶,梅艳芳凭借该片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张国荣开演唱会,让梅艳芳做嘉宾,只因为他知道将来梅艳芳是要开演唱会的,需要有舞台经验,需要提前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应对观众反应;梅艳芳开演唱会,没请什么嘉宾,张国荣最后与她同台开腔合唱《芳华绝代》和《缘份》,在梅艳芳这朵红花之下,张国荣再一次成功演绎了一片虽显刻意但丝毫不见造作的绿叶,把一片绿叶演绎得熠熠生辉,颠倒众生,收万千观众做他们的迷,此世间也只有他们俩个才能搭配出如此天衣无缝的效果......。

            张国荣对梅艳芳的提携和知遇之恩只是他为人处事一个代表,他对于圈中其它人同样秉承了一致的态度,原因只有一个,他知道被人忽略的痛苦。


            王杰------

            帮助王杰打开知名度

            王杰这样评价张国荣:“那时我刚出道,上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很多的大牌艺人都会打压我,我只有躲在角落。忽然,有个声音对我喊,你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跟我走。然后我的手被拉着,走到了舞台中间,这个人就是张国荣。那时的他已经是巨星。”

            “在后来的交往中,哥哥也帮了我很多。比如我们分别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媒体偷拍,哥哥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这样媒体就会给我大的版面,帮助我打知名度。”王杰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有些哽咽。

            张国荣教了王杰很多,有一句话影响最为深刻。“他说,杰仔啊,做艺人千万不要假,不要怕,你要以身作则给歌迷看,流言永远抵不过时间的蹉跎。”


            莫文蔚------

            1977年,张国荣在歌唱比赛中唱完获奖歌曲后,上台献花被哥哥牵手走下台的小姑娘就是莫文蔚,因为她妈妈是电视台高层,所以有幸在这些活动中充当花童花女。

            “我是哥哥的第一个粉丝”,一副谁跟她争第一就跟谁急的样子,也难怪,谁叫哥哥其它的粉丝在拼娘的时候没有莫小姐的实力强劲呢。

            广大的荣粉们不禁想问:人生可以NG,投胎重来吗?


            赵文卓------

            上世纪90年代初,赵文卓孤身一人到香港发展,而他和张国荣的初识是在《满汉全席》这部电影的合作当中。语言不通是赵文卓首先遇到的问题,而且赵文卓的个性十分不适合在娱乐圈,所以每一次在公众场合或者面对媒体,赵文卓就会站到后排或者最边儿上,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害羞,怕媒体不讲话。张国荣就对赵文卓说:“过来,站我旁边儿。”

            赵文卓说,张国荣当时觉得自己是北京来的小孩儿,没人照顾,就给照顾着。赵文卓语言不通,演戏也不好,张国荣就带赵文卓演戏。张国荣经常找赵文卓对戏,在一个完全放松的对戏状态下,张国荣就让摄影师拍下来,就这么带着赵文卓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而赵文卓和梅艳芳的相识也是张国荣介绍的,哥哥把赵文卓介绍给梅艳芳做健身教练,从此,梅艳芳也罩着赵文卓,而两人在相处中,逐渐也发展成了恋人关系。


            很多人对张国荣都是赞不绝口的,这是一种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奇观。

            辛晓琪、陈迹讯、吴宇森、周润发、还有蔡澜、卫斯理、黄沾、黎明、张学友及郭富城等等......都是对哥哥赞誉有加的人。

            限于篇幅,不胜枚举.......

            1999年劲歌金曲给张国荣颁发荣誉大奖表彰其为香港乐坛做出巨大贡献,一句“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拿到这个奖”说得刘德华心花怒放!成名歌曲串烧,舞姿销魂,台下天王天后们瞬间成迷!


            哥哥赚人品的速度就像人生开了挂一样,而事实上,他只是把自己的身段永远保持在最初底层生活时候的柔软状态,不计回报地真诚付出,让尊重化作温暖,向每一个身边人输送勇敢面对生活的正能量,仅此而已。


    爱情

            张国荣真正的异性恋人一个叫倪诗蓓,一个是毛舜筠。张国荣曾坦言与倪诗蓓的那段感情是最难忘的一段纯爱;而毛舜筠即发展到了向对方求婚的阶段,结果把人家小姑娘吓跑了,如果不是双方年龄当时还太小【男的20岁、女的17岁】,彼此的整个生命轨迹都可能因为在一起而变得和现状完全不一样,张国荣也曾说过,若毛舜筠肯嫁给他,他的一生将会彻底改变。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严格意义上的世俗式恋爱。略去不表。



    张国荣说:我喜欢他,因为他对我好


            张国荣与唐鹤德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才是他整个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爱情组成,这一段明显偏离世俗标准的爱情被主流价值不认可,被大多数人不理解,都在意料之中,而他以自己的勇气及率真且真诚的生活态度,加上勇于为爱人承担责任的勇气,用行动表达了爱情是可以超越性别的,硬是把这种非主流的爱情变得自然而然,收获了圈中好友及一众粉丝们的祝福。

    世纪牵手

    (明知狗仔偷拍,他们却大方地牵起了手)


            要了解张国荣,从理解他的爱情观出发是一条捷径,不理解他与唐鹤德的感情,是无法了解张国荣这个人的,参考张国荣相关的公开资料及他自己的公开表态,作为一个对他了解相对较深的粉丝,我有这样的感受:贯穿张国荣一生的,始终离不开一条主线:寻找儿时失去的爱;而所有追求离不开一个中心:渴求尊重和被重视。

            无论他的一生多么波澜壮阔,成就斐然,争议不断,一切都都围绕这个主线及中心点而展开。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生源动力都是近似的,如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让大家都围绕着同一个阶梯进阶一样,普遍近似,所不同的是,因为际遇不同,人们在特定时期对于某一个层次内容需求的强烈程度不一样而已。

            张国荣的家里有十个孩子,他是最小的,本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他成了一个透明的存在的,父母打理生意没有时间照顾他,兄弟之间也特别生疏,13岁这么小的年纪被送往英国读书,换作现代孩子,要么被吓哭,要么死皮赖脸不愿走,而张国荣却觉得能离开香港这样的环境就是上天的恩赐,可想而知,他对于家庭有多失望,他曾渴望的被爱、被重视、渴望感受被家庭温暖是一个多么奢侈的不可能,所以说,张国荣从小就已经被不幸福的家庭环境埋下了一个渴求被尊重被认可的种子,这颗种子集合了他所有的人生需求,而这种强烈的需求及欲望发自他自己都未必意识得到的潜意识里,这股强烈欲望所集合的能量无时无刻不在压抑中渴望被释放,这是他整个人生最根本的驱动力,也就是说马斯洛人生需求层次当中,张国荣对于第3层和第4层需求的实现是极端渴望的,这种强烈的欲望一方面给他的奋斗历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渴望被重视被尊重需求的强烈程度也足以掩盖和弱化掉他其它几个层次的需求。


            张国荣的强烈需求集中在第3层和第4层,对外,他要寻找社交互动而来的被认可;对内,他要感知到外界反馈评价而来的自信及自尊。而且,基于不幸福的家庭环境和底层生活的磨砺,张国荣对这类需求的实现,比一般人强烈一万倍,相对而言,第1和第2层就显得不太重要了。有一个事例可以佐证这一点,张国荣第一份公司合约工资是每月1000港元,合约签订后之后,他第一时间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500元月租的房子,给母亲200元,自己留下300元。这件事,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接近动物需求的精神底层需要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对于他来说是不明显的,可以说在上层的精神需求驱动之下,底层的这两项需求几乎可忽略不计。


            张国荣一生的成就可以说是这类高阶的精神需求被强烈压抑之下再强烈反弹的结果。


            一方面,因为自己儿时饱受被忽视被忽略的痛苦,所以,基于善良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很清楚如何给予别人尊重,如何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如何避免别人再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楚,所以他不但有心,而且还有技巧、有行动,正如王杰及赵文卓对张国荣的评价一样,他仿佛天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每一个身边的人都感受到如沐春风般温暖,就连梅艳芳这样的大姐大也因为张国荣在身边而变得如邻家小妹般楚楚动人。这是他人缘极佳,朋友满天下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因为过度欠缺被爱导致强烈渴望被爱、被尊重和被重视,也决定了张国荣在面对极亲密关系的对象时,施予对方的爱和重视必然会少于他本身所渴求得到的那个需求量,所以,他本身不擅长去照顾某一个亲密爱人,一点也不奇怪,而且从逻辑上说,是最合理不过的事,需要对方来填补的是那么多,又如何能给予对方更多呢,这是张国荣情感需求和供应上的矛盾。而我们也都知道,在传统和世俗里,女人感受到的爱多半来源于男人的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及尊重,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有了那些家庭和生活背景的前提,实际上张国荣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更多偏向于女性的需要,也就是说,在爱情的层面上他是索取多于付出的,但是,他也很清楚精神上的互动也是需要某种等价交换的。


            他很清楚要收获别人的尊重和重视,自己首先要懂得尊重和重视对方。

    毛舜筠跟他说:你的他(唐鹤德)是个好人,我们都很喜欢他,我知道大家为什么会喜欢他,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喜欢他?

            张国荣这样回答:他是好人,对我身边的人也很好,尤其是对我好,是个懂得爱屋及乌的人,知道把自己安放在合适位置,但我有我厉害的地方.......


            这些表现实际上佐证了他对于被爱、被重视、受尊重的渴求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性(别),强烈的第3第和第4层次渴求弱化甚至掩盖了第1层次的性(别)需求,从这个角度看,他喜欢唐先生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在世俗的爱情里,性与爱是密不可分的,他和唐先生是否如世俗一样有爱有性,已经超越了本文希望大家正确了解张国荣的初衷。


            既然现代社会生活当中,男女之间主张丁克或无性婚姻大有人在,为什么张国荣和唐鹤德之间的爱情要被认定为离经叛道,我倒觉得这样的爱情比起两性关系而来的爱情,更值得归纳为高尚的和可歌可泣的爱情。


            这不是我刻意地要为自己的偶像做辩解,哲学家柏拉图一早就已认定,最好的感情是发生在没有“性”这个因素来左右情感的两个男性之间。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性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

            柏拉图恋爱重视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体的欲望,是一种真爱。

            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原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真爱,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的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


            上述这段文字摘抄自百度百科。为什么会拉这段文字呢,并不是想借此说明张唐的爱情就是那种高尚纯洁到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柏拉图式爱情,相反,我不认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会存在于现实,因为性是人类不可剥离的固有本性,即使是古代的太监,对于女性和男性的情感,仍然会基于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存在即合理,不合理便不存在,这种把爱与性完全对立起来的爱情是不合理的,因而是不存在于现实的,只能是在学术研究上做一个没有性的前提假设,设想一个无性前提下发生的爱情,基于性之外的其它美好而发生的爱情,无可否认这样的感情一定就是真爱,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这样完全剥离掉性这个因素的爱情。


            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

            张国荣与唐鹤德的同性恋,在情感的纯洁和高尚程度上优于世俗普通人的两性恋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张国荣的精神境界高于普通人。


            虽然柏拉图式爱情不可能存在于现实,只能存在于假设的前提下,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爱情的高尚与纯洁程度因为当中掺杂着性的成分比例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个是存在于现实的,通俗地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因为有,渴望肌肤之亲,所以爱情来了,然后不断地交往下去,发现除了性之外,彼此间还有其它各方面能互相吸引,能相互取悦对方的精神世界。

            2、因为互相吸引,然后交往,互生情愫,能互相取悦对方的精神世界在前,然后相关的性自然而然。

            3、根本无法分清性与非性两部分因素对于双方爱情的贡献程度。


            更通俗一些,也可以这样理解:

            第1种是性在前,爱在后,促使爱情发生的原因当中,性的占比较重,盲目性更多;

            第2种是爱在前,性在后,相对来说感情的建基更多是基于精神上契合而非上的占有;

            第3种,是爱和性同时促使爱情发生。


            在第2种情况下,无限地弱化性对于爱情的影响,也就无限接近于柏拉图所设想的神交式爱情了。

            而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爱情,多为第3类,爱情的发生完全不能忽略性与非性两部分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也就分不清盲目与理性在爱情当中分别占比多少。这估计就是现代婚姻当中,当性的吸引逐渐褪去之后,双方所谓的爱情也随之消失,进而分道扬镳,形成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第1种基于性的吸引在一起的爱情是最不长久的。见人见智,这也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实际上,研究假设前提下的柏拉图式爱情,它的现实意义也就在于,人类的爱情当中,性对于双方的感情升华确实是在不断地衰减直至无限接近零的,年轻时性在爱情当中的占比会比较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衰减,最后的感情基本是基于经历和岁月的沉淀,有另外的东西吸引着双方,让感情持续地维系并发展,性这个因素在感情当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弱,所以,我们设想没有性的前提下,双方对彼此有多爱慕,这是有意义的。


            所以说,从人类的情感世界看待这两种有差异的爱情发生途径,一种是性在其中占有较重影响力的爱情,另一种是性的影响力占比较小的爱情,我们认为后者更加接近真爱,这种性的影响力较小的爱情应更为持久、更具忠诚度、给双方的精神世界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更多的安全感。


            马斯洛理论当中,“性”和“吃喝”一样被人类最低层的基本需要----生存需要所包含是适当的,如前所述,张国荣受成长环境影响,他的精神成长直接跳阶到第3层、第4层的强烈渴望,弱化或者忽略了第1、第2层的需要也就顺理成章了,也就是说相对于第3和第4层情感需要,第1层与性相关的需要根本不在他的强烈需求范畴内,这跟他喜欢唐鹤德构成直接的逻辑关系。这就像一个武功高手之所以高手,是因为他和普通人相比,他的任督二脉是被打通的,张国荣的精神境界与普通人相比也是同理,他就像是一个优等的跳级生,在家庭的压抑环境中和底层生活的磨砺中,让自己的精神成长跳升到了更高阶的层次,打通了自己为人处世这项武功的任督二脉,游走在人人喜欢但又似乎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的世俗边缘。


            如同张国荣回应毛舜筠为什么喜欢唐鹤德,张国荣说:因为他好。


            张国荣和唐鹤德的爱情不是由性冲动的勾引而发生的,相比两性间的爱情而言,这是爱得更纯粹的一个明证,也是他精神境界比普通人更高的一个体现,大家喜爱雌雄同体的他,这个现象从侧面证实并强化了前一点。


            正确认识张国荣,始于他少儿时代的不幸福,终于他2003年的纵身一跃,也算是避免混乱的一种取巧。


            在普通人看来,那是一个“悲剧”结局,这样的结局就像是一个早就已经注定了的宿命。


            而我却觉得,这是宿命但并非悲剧

            正如上面精神需求理论最高层次所描述:实现理想和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极致,是感到最大快乐的途径。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哥哥在成就面前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之下的一个折衷,是一个他认为相对而言的最好选择,他用生命向自己的成就致敬,纵身一跃,画上了生命休止符,但却获得了新的永生。


            关于张国荣的死困,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而我更愿意听信陈淑芬的一面之词,一方面,是因为她是哥哥跳楼前约到出事现场的人,多年来,两人情同姐弟,这样的举动理解为张国荣希望由陈淑芬来处理自己的后事是合乎逻辑的,唐鹤德是他的至爱,不忍心让他来面对这种难以接受的局面也很正常;另一方面,作为一手打造张国荣成为天王巨星的经理人,她应该是最了解张国荣的人,也是最没有理由说谎的人,而且她的说法也是最合乎情理的,是最能和上述那条“渴望被爱被关注”的主线贯穿在一起的一个说法。


            他得的是生理性抑郁症,这个是可信的。

            公开资料显示,张国荣的抑郁症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那种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即不是因为受到生活打击挫败而导致压力增加、找不到生活目标和乐趣、对生活提不起热情、厌世的那种抑郁;而是生理上缺陷导致的抑郁症,主要原因是人体脑部化学物质分泌不平衡导致的。


            这两种抑郁症有什么不一样?


            生理性抑郁症比心理疾病导致的抑郁症要可怕得多。后者因为是心理层面的,通常与患者的性格刚强与否有一些关联,所以可以通过心理建设和人为干预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调整心态就可以缓解的那种;而后者要比前者可怕得多,无论性格多么外向开朗、事业多么成功、对生活多么充满热情、事事顺境且有很多人爱戴,但依然控制不了因为脑部某种化学物质分泌不足,导致性格和生活态度彻底不受控地发生变化,这种改变由内部生理机制主导,完全不由自主,外部干预也完全没有效果,唯一有效的手段是通过服用药物来平衡脑部分泌物质。

            我在知乎上找到一段关于生理性抑郁症的描述:

            【“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但表现是相似的,甚至生理性比心理性更严重,生理性抑郁症类似大脑神经调节存在缺陷,会失眠、肌肉不正常的抽搐、幻听、产生幻觉、极度不自信、否定过去否定未来等。生理上的激素、化学物质是可以影响性格、生活态度,甚至是完全改变一个人。这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了。”

            也就是说,生理抑郁会直接地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在患病之后的患者,可以说是被这可怕的疾病给改变了,这与性格外向,内心坚强完全无关,是属于生物化的范畴。生理抑郁症带来的危害,就如同感冒带来的咳嗽,流鼻涕,这是必然的现象,而这里的咳嗽,流鼻涕,则是指生活态度被体内激素改变成了不积极的。我们只能靠吃药,也就是治疗生理疾病的方式治疗这种疾病,而不是作所谓心理疾病的心理调节。】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张国荣的这一跳,在很很大程度上与懦弱无关,是不由自主的无法自我控制。


            张国荣在心理层面也有抑郁症状

            作为粉丝,我理解大家都不想去承认他有心理上的抑郁,似乎承认了就等于在说张国荣其实也是性格懦弱,遇到挫折不能自我调节的人,有损偶像形象,所以,几乎在可见的公开报道里没有人会提及张国荣有心理上的抑郁症,倒是陈淑芬以各种方式指出,张国荣在2000年之后,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压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承认有心理上的难以承受,也不能和性格懦弱画上等号,毕竟,一个人无论如何强大,总还是会碰到一些难以承受的大事件,促成了心理承受不了的最后一根稻草生成,张国荣也是普通人一个,即便内心比大多数人强大,在心理承受能力上,也有他不能承受的极限负荷。


            至少有两件事情对张国荣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这两件事跟他选择跳楼是有必然联系的。

            第一件事是2000年张国荣热·情演唱会,香港媒体阳奉阴违,一面倒地给予演唱会极端负面的评论,这给张国荣的心理带来了第一次的巨大创伤。


            热·情演唱会由张国荣亲自担任艺术总监,世界时尚大师Jean Paul Gaultier担任整场演唱会服装设计。演唱会剧情式曲目编排、“天使到魔鬼”的系列造型、唱演兼备的演绎技巧均属首创。

            张国荣与世界时尚大师Jean Paul Gaultier合作,本来是演艺界和时尚界共同的荣耀,只可惜......

            表演虽然在事实上获得了观众和观察员的肯定和赞赏,但媒体在表面上表示肯定,第二天的发行内容去却写得十分不堪。

            当一个人用自己最大努力和全部的才华,付出心血和汗水,贡献了一场盛况空前的音乐盛宴,本来等待收获一片赞赏的,结果非但没有收获肯定和认可,相反,全部是一面倒的倒彩,而且十分难听,什么长发贞子女鬼,不男不女,露底等等,有多难听就写多难听。

            处女座的张国荣,凡事力求完美,渴求他人的认同,而且也尽心做到了最好,这样的结果,可以想像,比起当年歌迷喝倒彩更令人难受,年轻时可以哭,但2000年的张国荣显然已经有了他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和大多数人一样,所谓的成熟就是不能孩子气了,他只能压抑在心理,这有多么不容易,可想而知。

            尽管陈淑芬启动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请来全部的演唱会活动主办商,打消了他们的疑虑,避免了巡演计划夭折,使得全球巡演得以完满,但张国荣心理的打击创伤已成事实,不可挽回。


            第二件事,就是确诊患有生理性抑郁症这件事本身,相比2000年演唱会的负评,这个打击可以说在他的心理形成了致命的二次伤害,用身心俱损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生理上的不完整给了张国荣的心理致命一击,变成了一道迈不过去的槛。众所周知,张国荣对自己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是不惜工本,容不得半点瑕疵的,这是我们能看到他精湛演技和炫丽多彩舞台风姿的前提,现在医生告诉他,他的身体开始不完美了,有缺陷了,这本身已经让他难以承受,连带而来还有让他更难以接受的,就是他即使遇到好角色也无法答应出演了,而放弃演戏和工作,跟向他索命没有分别,所以他曾经跟陈淑芬说一直有一个声音跟他说“跳下去,跳下去”。


            其实,我有时也在想,医学界无从得知生理性抑郁症的成因,即为什么突然间脑部分泌的东西就变得不平衡了?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成因可能性,当心理承受的打击超过一个极限之后,一个人仍然坚强屹立不倒,在这个对抗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超过极限但又无处宣泄时,导致生理上起了某种变化?就是说是2000年演唱会带给他的伤害间接导致了生理性抑郁症的发生。这是题外话了,大家自己去揣摩一下。


            他得了这个病后,初期不断问他的姐姐张绿萍:‘为何我会有抑郁?我有钱,又有那么多人爱惜我,我又那么开心。’”


            而陈淑芬在张国荣逝世十周年发布的所谓天大秘密是这样说的:“2003年4月1日晚上6点43分,平地一声雷,打碎了好多人的心,当时在现场的我,还未知道发生什么事,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跟我讲:‘我终于可以好好地舒服睡一觉啦’。


            可见,2000年之后的张国荣的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有外界施加的,也有严格要求自我的挑战带来的。


            相对于得病,雪上加霜的是他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正大光明地去看医生,只能让医生上门诊断,因为害怕媒体知道他有病后乱写,这明显是媒体时常伤害他带来的后遗症。


            相对于看医生不方便,更致命的是他拒绝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意吃药,认为自己没病或者可以战胜病魔,连陈淑芬也是在后期病情严重到不吃药不行的时候,才获悉他有这个病。


            表面上看,张国荣是败给了疾病,而事实上他是败给了自己,他的一生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他自己,包括他那些不成文的高标准要求。


            在谭咏麟歌迷们的嘘声和信心打击之下,他面对黄沾、蔡澜和倪匡说,我张国荣要退出娱乐圈不会是被你们的嘘声嘘出去的,而是我自己有朝一日带着荣耀决定光荣地引退。89年他唱着《风继续吹》依依惜别他所热爱的乐坛和一众歌迷,他做到了。


            6年的圈外生活,有爱人陪伴,虽写意但也平淡无味,在歌迷及圈中人的千呼万唤之下,95年乐坛迎来了张国荣的回归,他要重新启程向自己的新目标出发。张国荣要超越过往曾有过的辉煌,重拾昔日荣耀,注定了是一条不易走的艰辛之路,严格来说,到了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他又做到了,在新的标准和新的高度下,他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一个更加成熟的张国荣依然是乐坛的天王巨星。


            只可惜

            他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跑得太快了,快到穿越了时空直达未来,快到让凡夫俗子们的审美观跟不上节奏,没有能力去分清当其时的美丑。


            只可惜

            他对于完美的定义超越了世俗的审美标准,作为不一样的烟火而存在的他,又不愿意、也无法与世俗达成妥协。


            所以

            2000年以后的张国荣,不得不面对一堆在他看来已经不可调和的问题。


            身体:

            医生说他身体的生理机制出问题了,有生理性抑郁症,宣告他身体受损不完整。


            心理:

            2000年演唱会负评,基于专业,他也许还能说服自己忽略评价,相信时间会还自己公道,或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更进一步向世俗的声音证明自己依然是王者,那时的信心损伤尚可承受和修复,不至于产生自我否定情绪,但是,在那个基础上,叠加了身体出毛病,而且这个病决定了他无法继续完美地开展事业,向世人展示更好的自己,这等同于宣判,巅峰已过,辉煌难续,重拾万千宠爱再无希望。这个现实对他的信心打击是摧毁性的。


            内部:

            他是自恋的,对完美的追求是近乎偏执的;他对自己从来都是寄予厚望的,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超标准的,因为他依然渴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2000年以后的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自己还能做得更好吗?还会重拾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吗?面对抑郁症这个恶魔,回馈的声音已经变成了:绝不可能。他不需要自我否定,现实直接否定了他,自信心就这样不断被蚕食,直至自我否定。


            外部:

            张国荣是脱俗的,因为他一直走在时代之前,这注定了他与世俗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隔阂和对抗,这也是他从来不讨香港媒体欢心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对于美的定义,他都有着自己的规则,认定了便无人可挡。这一矛盾,让他的作品和人生都类似于画家梵高一样,纵然是艺术瑰宝,但不被当代人所赏识;纵然是天才,也不被当时的世俗所接纳,高分评价注定是留给后人而不是他所处的时代,以一已之力抗争整个时代,累,在所难免。


            一代巨星,从此身心俱疲,内外交困


            本应是重拾辉煌的2000年热情演唱会,阴差阳错竟成了埋进张国荣内心的一道催命符,也成为了巨星空前绝后的绝唱。


            我时常在想,如果在2003年,张国荣若也像1989年一样选择“放过”自己,选择再哭一次,离开娱乐圈这个是非之地,会怎么样?


            一个大概率的情形可能是,他今天仍然活着,一方面见到大家认可他为乐坛所作的贡献,承认他在乐坛的巨大成就,但另一个残酷的事实可能也摆在他的面前,就是巅峰已过,辉煌难再,就如谭校长一样,离不离开都改变不了现实。

            姑且不论假设现在还活着的哥哥是否会纠结于接受现实,演好戏或做好人生的其它角色,还是后悔没有在最好的时刻离开这个世界。有一点是肯定的,活到现在的哥哥与现在大家正在缅怀的哥哥一定是完全不同的。


            换作你是张国荣,你会选择成为活到现在的那个张国荣还是03年纵身一跃的张国荣?


            【这是一个与生死相关的哲学问题】

            生命细如发丝且波澜不惊,长达百年

            生命宽如画卷且波澜壮阔,长仅46年

            事关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面积。

            你会选择哪一种活法,这是我们的人生追求,也事关如何看待张国荣的离世,是错误的悲剧还是正确的抉择?


            历史不容假设,更何况,彼时的哥哥是不可能言退的,他在那个时候言退,等于承认媒体对自己唾弃是正确的,等于自己要把自己拉到一个无人关注的黑暗角落,这跟死没有什么分别。以他强烈渴求被爱被认可的个性,若有不认可的声音,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做得更好,大众若觉得还不够完美,他就会再上一个台阶展现给大家看,这才是真实的张国荣,因为他的内心里从小就住进了一个渴望凡事完美,凡事被人称颂的小天使,这种性格成就了他的星途,让他走上了辉煌的巨星之路,但也促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所有一切的一切仿佛是一个宿命。


            因为欠缺爱,所以渴望被爱被认可,因为渴望被认可,所以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凡事力求完美,因为力求完美,所以难以接受缺陷和遗憾,与其说他是在对抗着病魔,还不如说他是在跟内心的一种完美标准在作抗争,而动机仅仅是为了收获他人反馈回来的认可及尊重,在这条道路上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时候,便只剩下了一死以谢天下这个相对完美的选择。


            无论任何一个时代,世俗与脱俗都是一对水火不容的两个对立面,如同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极端美好的事物也注定是由极少数的杰出人物在争议中创造的,张国荣是脱俗的,在视觉艺术的创作上也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人物。


            正如他对王杰说:流言永远经不起岁月的蹉跎。拂去岁月的蒙尘,终可见一代巨星和他的作品,纯粹如金子般灿烂地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今天回看张国荣留下的东西,身体语言与舞台和谐融合为一体的美感、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巨星风范,完全没有和今天这个时代有丝毫的疏离感,留给后人的,依然是跨越时空仍能愉悦众生的艺术盛宴。



    不舍歌迷和乐坛

    一首《风继续吹》把自己给唱哭了


            他的好是实实在在的,是生活打磨而成的。对于艺术成就的追求,他具备无可挑剔的工匠精神;对于世人的拥护和爱戴,他回馈了大量的作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爱他是我们的荣耀。


    2017年愚人节怀念哥哥有感而发

            今年歌名拼文的故事大抵上是这样的,短文像是在细品他和唐先生的爱情,也像是在述说多年后仍有许多人如你我一样,未忘怀他带给大家的欢乐,回首那些有他在的日子,似水流年般岁月静好,波澜壮阔般跌宕起伏,怀念便如同浓烈的陈酒酒香一样袭来,从未跟随光荫流逝渐远渐稀!


            我们也仿佛也能听见他从天国传来的声音: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天使和魔鬼,我只是在无限接近完美的地方以另一种方式超越了自己或者败给了日益强大的心魔,你们可以站在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待我这纵身一跃,这是重点但也不是。在走向经典的人生道路上,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出世和离世之间,终与始相连的完美终点尚远,你们内心的天使和魔鬼都还在世俗的道路上成长和进步着,离真正的了无牵挂或登峰造极的百尺杆头还有距离,不要害怕,勇敢地往前走。

    谢谢哥哥,从未远去

    一直矗立在天际,做许多人的标杆! 


    【我把拼文的30首歌曲整理好了供你收藏】


    1、歌名:《同道中人》  填词:林夕       作曲:C.Y.Kong  专辑:《陪你倒数》

    2、歌名:《全赖有你》  填词:林振强   作曲:Gavin S     专辑:《全赖有你》


    3、歌名:《共同渡过》  填词:林振强   作曲:谷村新司   专辑:《summer romance'87》

    4、歌名:《你我之间》  填词:林夕       作曲:Alex San  专辑:《红、Leslie Cheung Four S easons》

    5、歌名:《没有烟总有花》填词:林夕  作曲:AdrianChan  专辑:《Forever》

    6、歌名:《今生今世》填词:阮世生  作曲:许愿  专辑:《张国荣跨越97’演唱会_A》

    7、歌名:《这么远那么近》 填词:黄伟文   作曲:张国荣   专辑:《Crossover》

    8、歌名:《路过蜻蜓》填词:林夕  作曲:陈晓娟  专辑:《Untitled》

    9、歌名:《无需要太多》填词:林夕  作曲:船山基纪  专辑:《Hot Summer》

    10、歌名:《留住昨天》填词:黄沾   作曲:顾嘉辉    专辑:《夏日精选-全赖有你》

    11、歌名:《尽情地爱》填词:郑国江/许锡雄   作曲:Mitsuo Hagita  专辑:《一片痴》

    12、歌名:《但愿人长久》填词:唐书琛   作曲:卢冠廷  专辑:《Salute》

    13、歌名:《别话》填词:郑国江   作曲:齐秦  专辑:《Ultimate 张国荣经典金曲精选、由零开始、Leslie Collection

    14、歌名:《只怕不再遇上》填词:郑国江   作曲:翁家齐  专辑:《全赖有你 夏日精选》


    15、歌名:《这些年来》填词:林夕  作曲:刘志宏  专辑:《这些年来》

    16、歌名:《有心人》填词:林夕  作曲:Alex San(辛伟力  专辑:《Love With All My Heart》

    17、歌名:《由零开始》填词:小美     作曲:张国荣  专辑:《上零开始》

    18、歌名:《情难自控》填词:张国荣  作曲:D.Witten  专辑:《Summer Romance'87》

    19、歌名:《深情相拥》填词:黄郁,莫如升     作曲:张国荣  专辑:《宠爱》

    20、歌名:《共同渡过》填词:林振强     作曲:谷村新司  专辑:《Summer Romance'87》

    21、歌名:《似水流年》填词:郑国江     作曲: 专辑:《Salute》

    22、歌名:《风再起时》填词:陈少琪     作曲:张国荣  专辑:《Final Encounter》

    23、歌名:《我愿意》填词:郑国江     作曲:黎小田  专辑:电影《追女二人组》主题曲


    24、歌名:《陪你倒数》填词:林夕     作曲:C.Y.Kong  专辑:《陪你倒数》


    25、歌名:《蝶变》填词:林夕     作曲:唐奕聪  专辑:《一切随风》


    26、歌名:《红蝴蝶》填词:周礼茂     作曲:张国荣  专辑:《一切随风》

    27、歌名:《明月夜》填词:谢明训     作曲:张国荣  专辑:《兜风心情(1989年)》

    28、歌名:《风继续吹》填词:郑国江     作曲:宇崎竜童  专辑:《风继续吹》

    29、歌名:《你在何地》填词:潘源良     作曲:卢冠廷  专辑:《Summer Romance'87》

    30、歌名:《Miss You Much》填词:林振强     作曲:J Harris,T Lewis  专辑:《Final Encounter》


    ------------华丽丽的分割线-----------

    关于谨诚录

    一个与上帝对话的原创号

    谨遵内心,率性而不任性;诚恳待人,率真而不较真!

    探寻与世界和睦相处的最佳方式

    把思考付诸文字

    便是高贵灵魂的精神食粮



    关注它是不会怀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