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克勤《可惜不是你》
我个人认为李克勤老师本轮的选歌是比较合适的——做出改变和扬长避短并不矛盾。这首歌仍然停留在抒情歌范畴内(不用大幅改变音色、律动、编曲层次等技术环节),但歌曲的呈现姿态、表现方式甚至是歌曲背后带来的时代记忆都发生了微妙变化,这其实是很符合李克勤老师「渐进式改变」的选歌策略的(至少要比《董小姐》变得少一点,更不容易被扯到)。
但具体的执行上,出现了一些明显问题,拖累了整体效果。1、刹车重启用得太多,间奏后的主歌段前两句的句尾音乐全掐、尾端的「感谢」有一处长达10秒的停顿(以及随后渐慢重启)。这不是首展示段落层次对比的歌(相反原曲的旋律线条长且优美),人为制造太多的张力太多容易让情绪超越文本(戏加多了)。2、前半段唱得稍显随意,小节奏上的自由处理太多(有些地方卡得也不是很准),而且为旋律增加了许多切分。这个是个相对纯情的作品,尤其在负责铺陈情绪的主歌,切分太多不显深情。3、情绪把握不准,把小歌唱大了。原曲情绪(尤其你看 hook 句)是惋惜中有祝福,克勤大哥升调时的一声长啸……就像是心底的怒吼(随即被定音鼓滚奏点燃),戏(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也加多了。
其实克勤大哥这次的编曲还是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在前奏和间奏串了自己的《飞花》以外,还把中间最有特征的旋律动机延伸到了歌曲的桥段内(第一个「预留的伏线」之后的小提琴),贴切、精妙,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这句和《天边》的 Hook 句「我要登上」碰巧是一样的)。发力方向不对而已。
恰当的方式是做减法,甚至可以减过原曲(原曲如果再抻慢一点可以额外唱出一层惆怅)。
二、黄致列《你只是在比我高的地方》
这首歌编得很棒,简单分析一下。调式:(引子 G 大调)- E 大调 - F 大调 (中间离到 bA 大调再回来)- D 大调(中间离到 G 大调再回来),黄致列小哥的音域:#C3 - A4,全方位地串了(前奏、间奏处用乐器串、在离调段用演唱串)经典的《I Believe》(和原曲一样由申升勋创作),各个角度审视起来都很缜密且精妙。
有人说这版编曲是拷贝自黄致列在《不朽的名曲》中的版本,其实叫拷贝并不准确,但确实是在那个版本的基础上(继承了「E 大调转 F 再转 D 中间离到 G 大调再回来」的部分)编的,但修改之处在于串了《I Believe》在歌曲各个段落(尤其是在 F 调段用《I Believe》的 Hook 句离调到 bA 大调的方法,和后面的离调设计如出一辙),增加了弦乐的比例,还在前奏实现了一次转调(色彩对比),可以视为一个新的版本了。
很多人觉得创作依靠的是灵感,但其实创作更需要毅力(来支撑你反复修改作品、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上面这首歌的版本演进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想象《不朽的名曲》里的版本也是基于录音室版本一点点改出来的)——没有完美的版本,永远存在可以修改增补的空间(尤其对于流行音乐而言)。这是个很好的以小窥大的角度:韩国人(无论艺人和幕后制作人员)都是在用这种认真的态度来做事的。韩流之所以如此成功,产业体制是宏观要素,个人努力是微观原因。
三、容祖儿《煞科》
流行音乐本质上是文化产品,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产品(烧脑悬疑片),就有满足基jiao础di层次需求的产品(感官刺激片),音乐也是如此。像这首《煞科》(大陆人更熟悉其国语版本《眉飞色舞》),以及同时代的《不如跳舞》,就是典型的满足感官刺激的歌曲,简单、粗暴、好使(发廊、批发城、大排档的最爱,放上这歌就有气氛)。这当然不代表这歌的词曲作者演唱者们都是洗剪吹的水平,他们也可能有更多的创作深意,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拿来当嗨曲听的——而且是那种十几年前迪厅里那种「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啊摇啊摇」似的纯嗨。(因为这俩歌的比「咚次大次」式的洗脑歌还要简单粗暴,它们是「咚次咚次」,基础律动还少了一个层次呢)
容祖儿把这首嗨曲改成了音乐剧版本(方法无非就是丰富律动,对比曲风,扩写段落等等),其实执行得都不错,又唱又跳也很辛苦,唯独就是——不够嗨。主要表现在:1、高潮段编得还不够直接不够粗暴不够洗脑;2、音域低了(比原唱低 1key,容祖儿音色厚实更显低),带不起情绪。
改编也要讲基本法啊。就好比火锅是市井美食,咱想往高端里做(提价),可以改辅料(锅底不回收)、加食材(海鲜菌类)、拼新鲜(生扯鹅肠),都是很好的经营策略,但唯独不能打养生健康牌,因为健康(少油少辣)和火锅食客的元需求(吃得嗨)相互抵触了,而吃不嗨的火锅是要倒闭的。
四、李玟《Stay With Me》
本轮竞演 CoCo 选择了这首著名的《Stay With Me》(2014 格莱美年度歌曲),并在原曲基础上,改编得更富张力和野性。前半段显得稍散,但尾段的 Gospel 段落非常紧凑有力,嗓音凌厉、气氛热烈,尤其 CoCo 和伴唱组的配合之默契(伴唱应该没少花钱但这钱花得值)、声部咬合之紧密(最典型的 Call & Response),堪称我歌合声写作范本。而 CoCo 两个超高音,两端接口处的 #C6 和结尾的 E6,则刷新了本季《我歌》的音高纪录(而且目前看来也没有别人有能力挑战了),难度分一定要给满。想想上周她还患病失声,这周就报复性地飙了个 E6……只能说身板儿太壮。
五、徐佳莹《相爱后动物感伤》
徐佳莹这次的问题和容祖儿一样都是:不够嗨,但程度比容祖儿要严重(容祖儿不考虑原曲单但论音乐表现,层次和情绪的对比还是足够的)。具体表现在于:1、原曲本来就走小另类路线的,音乐形态上并不复杂,情绪也不剧烈,改编时再降速拉开密度,情绪就泄掉了;2、张惠妹嗓音够野,主歌里看似无精打采到副歌段稍微撒点儿欢,情绪就能顶上来,而 LaLa 的爆发力没这么强,不能耗到那么靠后才往最高潮推(提速)。
其实徐佳莹前几首的编曲里也用了这种「先降速度降配置玩清新,然后再提速度提层次推情绪」的策略,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起码这一首歌,不适合延续这个套路。估计是节目行进过半大家都疲劳了吧。
六、张信哲《平凡之路》
张信哲选了首不太好翻的朴树的《平凡之路》,串了不太好唱的《See You Again》,虽然我个人感觉还有一些不通顺的部分,但总体改编呈现得不错,夺冠实至名归。
朴树不好翻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生活和创作都有点拧巴的人。拧巴会伤害他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但拧巴延伸到了艺术创作中又会催生出矛盾、对比和张力,有道是,史家不幸诗家幸,艺人不爽听众爽。张信哲处理得当然不错,合声以及爱尔兰风笛的使用,相当程度上营造出了一种奔向远方的豁达感,但朴树(以及《后会无期》中)一些含而未发的迷茫与不安,却没有体现出来。整首歌唱得更温馨而鸡汤,倒是和《See You Again》气场颇合(以及,《SYA》不好唱的原因是,能唱好副歌的人通常唱不好主歌里大段的 Rap,原曲也是由二人 feat 完成的。而阿哲只串了副歌)。
最后贡献一个细节:这一期的歌曲串烧方式已经进入了织体层面了,不光是把两首歌直接串联在一起,而是把某一首歌的旋律作为织体搭到另一首歌的旋律中间——这首《平凡之路》,以及李克勤的《可惜不是你》、黄致列的《你只是在比我高的地方》都用了这种串法。这应该不是巧合,我猜是音乐总监的想法。这很好(多有技术美感啊)。
七、金志文《往事只能回味》
不恰当的选曲和改编,表现为:1、风格撞车,2、过度编曲,当然,过度编曲往往伴随着风格撞车。
比如这歌的旋律形态(尤其是主歌)是很五声化的(尤雅的版本都有些演歌的感觉了),金志文的嗓音稍显单薄但嘹亮而富有光泽(可以唱摇滚,还加了转音),间奏又用了 Blues 式的电吉他 Solo,尾段又用了合唱团的美声齐唱(一般只有晚会歌曲才这么编)。编得挺用心,唱得更卖力(真声顶到 B4 假声到 #F5),各种元素都添了不少,可是搞成了大杂烩,因为这些不同风格彼此打架,审美完全混乱了。
其实我对金志文很有感情,因为我全程参与了芒果TV《我是歌手 谁来踢馆》的节目(五十天的直播我去当了三十多天的点评嘉宾),亲眼看着这些歌手们来竞演、返场、复赛PK,决赛八选一……作为踢馆赛的冠军,金志文在我歌正赛上的成绩越好,整个踢馆赛的节目组和那么多参加踢馆赛的歌手们的努力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当然,金志文是踢馆赛里对待比赛最认真、也最有实力的选手之一,他这次应该只是用力不得法而已。他其实不适合交响化的宏大命题,反而走摇滚、另类甚至是爵士 Fusion 等风格会更能突出他的技术优势(比如对复杂切分的驾驭,比如用电琴给自己的人声弹 fill)。按理说他编这么多年曲这些东西应该都懂,可能是身在山中、当局者迷吧。
点击 ↓「阅读原文」使用虾米播放《我是歌手》首发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