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百家讲坛】--做中小学的合唱指挥不容易
  • 【百家讲坛】--做中小学的合唱指挥不容易
  • 2022-04-28 22:03:57
  • 我觉得做一个合唱指挥不容易,尤其是中小学的合唱追回,包括普通高中的合唱指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个学生学习独唱需要下几年的功夫,才能唱得好听、动听;由多个声部组成的合唱团,要做到声音统一、和谐,把握好作品的强弱和情感的起伏变化,达到高级合唱的水平,是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指挥认真地研究作品的各个声部识谱、唱词的基础部分,弄清楚各个声部旋律之间从属或并列的关系、主调还是复调关系以及节奏、和声、曲式结构、与合唱作品相关联的作曲家、社会时代背景,逐一的分析、研究清楚了,还要仔细研究合唱作品的风格、和作品要表现的特点、含义。

            根据合唱团的实际水平、程度,再确定取舍。再考虑合唱训练问题。随后要向合唱团简洁交代指挥对合唱作品的想法、意图;唤起合唱团员投入学习新作的愿望。在练习当中学习新作;在学习新作中进行合唱练习。相关的合唱艺术技巧、重点、难点,在练习中逐一解决;让合唱团几个声部学生用声音表达出本声部任务和特性,经过反复的记识与区别,使各个声部达到娴熟地形成定势,能准确地在再现;这就需要足够时间的训练和积淀,不会是一蹴而就;要经过一段的训练、积累。这种进度,会加快的。在训练合唱时,有些想不到的、想不周全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声部艺术表现上的问题,这属于正常。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俞萱萱教授曾经说过:当学生练习声乐出现不对时,应允许学生出错,这样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纠正办法;重要的是加以分析和引导;否则。会使小学生在谨小慎微中进行学习,不利于艺术的发挥和探索;在这里,指挥的耐心、循循善诱,显然是重要的。还有合唱风格问题。几个合唱作品,不应是一种强调、不应雷同;合唱团总不能把作品唱的都像进行曲风格或者都像摇篮曲风格那样。就是需要我们的指挥仔细研究分析合唱作品的风格与表现。带领合唱团用歌声把不同的风格区分开。

    从合唱指挥系的毕业生好说,在校时期,都跟先生系统地学习过研究过各种合唱作品;但,就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和偏僻的地区数以千记得中小学指挥来看,不定是科班出身;这就需要各位合唱指挥靠自己努力、顽强学习,获得合唱指挥经验;提高指挥技艺,才能成才。依靠孜孜不倦的学习,是能够成功的。这里需要坚持和毅力;同时,需要知道和研究老前辈指挥经验和研究成果。许多老前辈给年轻的指挥指出了捷径,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学习哪些东西会、怎样才能少走弯路,能够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我觉得这办法,是可行的办法。

    我们的齐唱、合唱起步比较晚,1900年正值西欧已经进入近现代时期,1904年我国才立法确定开设学堂乐歌;我们没有经历过格里高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创作和演唱经验的历史积淀。所以,要学的知识很多。

            1976年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张大胜先生曾经提出,年轻的合唱指挥,要学习、研究包括宗教与世俗的、赞美歌、清唱剧、受难曲、安魂曲、歌剧、浪漫曲、音乐剧、民歌在内的33种门类的合唱曲。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马革顺先生提出,合唱指挥家要学习、研究外国作品232首作品。

            2006年北京大学教授侯锡谨先生也提出,合唱指挥要学习、研究、阅读外国经典作品,包括从早期到20世纪的世界合唱经典作品59首。

            2008年马革顺先生又提出青年合唱指挥家,应学习研究中国作品18首、外国作品235首。

            除了上述几位专家提示之外,还有众多的指挥家指点我们要攻读合唱文献、名合唱团名指挥家演出资料,我们应认真的阅读。因为,开卷总是有益。年轻的指挥还要会不耻下问,虚心向能者求救。当然,这是学习的积淀,不是一个早晨,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马革顺翻译的《四十年来的合唱训练》一文,如果仔细的研究,将会获得很多很多的教益;

            就指挥驾驭合唱的能力来说,似乎包括以下几点:

            1、有较深的文化知识;

            2、有较深的音乐文化研究能力和修养;

            3、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合唱艺术发展历史;

            4、耳朵灵敏、悟性,敏锐、较高;

            5、弹一首好琴。具有一定的分析合唱作品曲式结构和和声功能、风格的能力;

     6、懂得声乐知识;

            7、熟悉训练音乐头脑与训练声音同样重要。

            指挥排练合唱是需要三种能力:a、合唱团几个声部每一句的起始和结尾,唱的怎样;记得明白,好点是哪儿,一会应加以肯定;问题在哪记得清楚,一会要提出解决的办法。b、接下来合唱过程中是怎样的,几个声部应当怎样唱,曾问题在哪儿,一会儿要提出怎样的纠正办法;假如听合唱进行时,指挥不能做出反应、判断,就很难做出中肯的指导意见。c、就整个作品的情绪、音乐强弱的表情、高潮、低潮、重点段落的合唱应该怎样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解决办法;聚精会神地聆听、指挥合唱的进程以及提出纠正存在的问题部分,并引领合唱团就音准、节奏、和声、音质、音色,逐段细致纠正表现力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合唱纵的、横的艺术表现和细微处,才能指导合唱,否则,就很难及时做出中肯的指导意见。我们常听艺人说带有哲理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即功夫下在平时训练,不无道理。现场的指导的复杂性和多变、应变的处理不亚于案头的笔记。我想:合唱指挥的功底恰在这里展现无遗。

    关于合唱训练的理论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钱大维先生在合唱基础训练的理论研究,有新意。张大胜在《合唱指挥研究》中,不仅研究各种指挥图式、各种节奏、曲式、结构、合唱、音乐表情,还独特地对各种风格的合唱作品,做了专述和研究。

            无伴奏复调合唱在合唱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这种形式的合唱不依靠任何器乐辅助和暗示,只是依靠指挥和合唱团固定的音高概念和敏锐的耳朵演唱。因而,对合唱艺术和谐、统一,提出了更高的水准和要求,在无任何掩饰下,纯净地歌唱。由于我国是在20世纪开始才产生齐唱、合唱这种集体歌唱的形式,确实像西欧那样经过几百年的无伴奏复调合唱,五、六百年的经验的积淀,而直接进入主调近现代合唱阶段。因而,不少的合唱团和年轻的指挥常常用主调的经验处理复调合唱。演唱起来显得“头重脚轻”,削减了复调合唱相互补充、相互烘托、相互依靠的作用。马革顺先生说,我们应当补上这一课,不无道理。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校长戴定澄博士要合唱指挥要重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作品,他建议研究、浏览50部经典作品。这是给我们青年指挥指出努力学习的方向。

            广义的合唱指挥有三种类型:

            A、第一类是靠经验训练:这些指挥是凭自己多年的反复训练和观察推断出来的,他指挥的合唱机枪、经验,是在对合唱团经常所表现出的特点加以判断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合唱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依靠自己的猜测,要不或者就是不注意合唱出现的一些现象,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用力唱或者有意识地控制嗓子,是通常的指导方法。

            B、第二种类型是靠科学训练:这些指挥对声乐和合唱出现的现象,爱追根问底、寻求符合合唱和合唱艺术发展历史规律的,发现科学的合唱训练和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