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唱响红歌
  • 唱响红歌
  • 2022-07-16 01:56:11











  • 2017-10-19

    “红歌”不是抽象的革命口号,。它能够广泛流传而且经久不衰,首先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红歌”的创作源泉是民歌,这就决定了它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民歌、延安时期的“信天游”,到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满怀豪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歌构成了“红歌”多样化的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都能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这就使得“红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红歌”曲调优美,语言精炼。每一首流传至今的“红歌”,几乎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人们的反复传唱中日益精炼、成熟。从这个角度说,“红歌”既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更是人民大众创造的艺术,是平民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因此,无论是“红歌”的词还是曲,都显得简洁、单纯、明畅、优美。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映山红

    作曲傅庚辰 原唱 邓玉华                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

    南泥湾

    歌词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1943年,这首曲子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此曲旋律优美、抒情,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 (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 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 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 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 (介支个)再回山

    《十送红军》是一首反映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歌曲。从1960年张士燮、朱正本两位音乐人携手创作,到今天已经40多年,《十送红军》不但没有被遗忘,而且影响力一再扩大。

    气势雄伟

    九曲连环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作词:光未然(张光年),作曲:冼星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歌词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无论多么优美的歌曲,也唱不够我们对祖国的衷肠;无论多么绚丽的世行,也说不尽祖国对我们的分量: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您就是那永远不落的鲜红的太阳!

    文字:网络

    编辑:王雨桐

    审核:巩玉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