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血泪之歌被恶搞 冼星海女儿、光未然儿子怒了:决不允许侮辱《黄河大合唱》
  • 血泪之歌被恶搞 冼星海女儿、光未然儿子怒了:决不允许侮辱《黄河大合唱》
  • 2021-10-10 03:23:16

  •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段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这种做法也引发了歌曲词、曲作者后人的强烈不满。

    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说,知道此事后,她非常愤怒,“如果我父亲知道了会含着泪,而且是要流血的。”她说,希望通过此事敲响警钟,重视教育,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好坏,把坏事变成好事。在《黄河大合唱》作词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看来,恶搞《黄河大合唱》近年来已经形成潮流,他表示很无助,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被侮辱,“非常难受。昨日,本报记者对话了冼妮娜、张安东,他们纷纷发表,血与火的战歌不能被侮辱。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华


    1


    冼星海之女冼妮娜:

    很气愤一晚没睡


    广州日报:你是什么时候关注到网上恶搞《黄河大合唱》?

    冼妮娜:2015年,我不上网,我的朋友告诉我的,我朋友问我知不知道有人恶搞《黄河大合唱》这件事,我说我不知道,后来他简单地描述一下,我知道了很气愤。

    前几天的那段恶搞视频,我也没看到,也是别人告诉我的。

    广州日报:看到恶搞的视频,你当时怎样的心情?

    冼妮娜:我知道了以后,我非常地愤怒,当时是晚上,我也没有睡着。我就想他们为什么要恶搞《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的人民英勇报名参军、参战,与游击队健儿形成铜墙铁壁,共同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今天的胜利。血与火的战歌不能这样被侮辱。

    我就想着这样,我们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什么有人就要恶搞《黄河大合唱》。我想文艺的形式多种多样,年轻人喜欢议论也无可厚非。但为什么不去创新新的节目,而要窜改、恶搞我们国家代表作、民族之魂,我就是不理解。

    广州日报:2015年,你知道了恶搞的事,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冼妮娜:我非常气愤,也找有关人员反映了这些事。2015年,我到北京去开会,让我发言,我就把恶搞的事讲出来了。有一部分老同志很感兴趣,觉得发言非常好,就是要刹住这股歪风。有一些采访我的报道,但后来比较淡了。

    今年又越演越烈,文艺节目、年终总结也都恶搞《黄河大合唱》以此引起观众的哄笑。

    冼星海之女冼妮娜

      

    父亲如果得知会很伤心


    广州日报:你感觉恶搞《黄河大合唱》会带来哪些影响?

    冼妮娜:会使社会一些分辨不清的人混淆了是非,以为什么节目都可以用来搞笑,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广州日报:对你个人也是一种伤害?

    冼妮娜:我父亲在战争年代6天6夜谱写作品,他把全部的精力、身心都投入到音乐、。《黄河大合唱》是他的成名作,我觉得如果我父亲知道了会含着泪,而且是要流血的,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把这些人民的苦难当成笑料来调侃、来议论,我觉得他会非常伤心。

    广州日报:了解到你退休后一直在研究父亲的生平和作品,对于这首曲子,现在你有一些什么更深的体会?

    冼妮娜:我不是学音乐的,我有我的体会,更深的体会谈不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作品, 说它的普通,它是我们战争年代出现的成千上万的作品之一;说它不普通,它起到鼓舞人民的作用,当年好多人唱着这首歌或其他歌参军、参战去杀敌,我们的八路军英勇作战与日本帝国主义拼杀,我们才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恶搞的人不懂这些历史,不懂得今天生活得来不易,所以我觉得这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

    广州日报:我们也看到,《黄河大合唱》打动了不同年代的观众,你觉得它魅力何在?

    冼妮娜: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代表人民的心声、正能量,,为人民谱出呼声”一样,不管是哪个时代,人民的呼声是正义的,有代表性我们要提倡正能量,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代表我们的正能量、代表人民呼声。


    艺术创作不能歪曲历史


    广州日报:你觉得经典文艺作品如何更好地让年轻人理解、接受?

    冼妮娜:我不是研究文艺作品的,对文艺作品不了解,也不懂得年轻人的心理活动,不知道如何让青年人接受、更好地传播经典文艺作品。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提倡正能量,这个恶搞与正能量是背道而驰的。

    广州日报:你觉得艺术重新编排应该坚守哪些准则?

    冼妮娜:我不是学音乐的,对这没有研究,也不是很了解。但我觉得不能够离开它正能量的宗旨,不能歪曲作品本身。

    广州日报:对于恶搞的现象,你打算采取法律措施?

    冼妮娜:我个人没有能力,我也没有精力,这部作品是我们民族的作品。我个人的力量不能制止恶搞,要我们国家要形成一个有力的措施,制止这些恶搞。

    恶搞虽然是件坏事,但我们可以使它变成好事,让人们进一步认识《黄河大合唱》。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重视教育,特别对年轻人的教育,应该是教他们如何分辨好坏,把坏事变成好事,要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

    张安东(左二)


    2

    《黄河大合唱》作词者之子张安东:

    恶搞深深伤害了我


    广州日报:你是什么时候关注到网上恶搞《黄河大合唱》?

    张安东:已经有几年了,最早是2014年一档综艺节目恶搞《黄河大合唱》,看到后很难受。我对年轻人一点怨气都没有,年轻人不懂(那段历史),是我们对历史的教育、重视不够,年轻人不知道没办法。令我特别失望的是节目制作人,还有那些评委们,他们懂历史,他们那么认真、,是非常过份的。

    广州日报:当时的心情如何?

    张安东:那时我觉得很无助,我怎么办?我作为一个个人,有人恶搞你,被人伤害了。《黄河大合唱》在我们心里是一种神圣的信念、,我们是第二代,,,我们觉得这块地方是不能被侮辱了,但在那时我们觉得被侮辱了,但没什么办法。我们在微信群里,发了一篇感想,也仅此而已。

    从那以后,不断有恶搞出现,变成一种潮流了。我想,年轻人可能是为了发泄一些不满。可能借助一首歌、一部知名作品,有人看,点击率高。慢慢变成一种潮流,这个潮流影响还是很大的。

    广州日报:最近的一次恶搞内容,你看到了吗?

    张安东:看到了,有朋友发到微信群,视频影响特别大,有950多万次点击率。我们觉得非常难受。

    广州日报:你对恶搞怎么看?

    张安东:它是对别人一种侮辱,从人之常情来说,你欺负我了,侮辱我了,而且侮辱的是别人认为最神圣的东西。我想反问一句,恶搞的人认为最神圣的东西被别人侮辱了,会觉得特高兴、特好玩好吗?这违反人之常情。

    我们反对恶搞,我们还是要将心比心,你不愿意经受的事,也不要让别人(经受)。

    光未然之子张安东


    保留用法律手段自卫


    广州日报:你觉得恶搞会给像《黄河大合唱》这样经典文艺作品和社会带来一些什么影响?

    张安东:说影响要追根溯源,还是回到社会环境,我们在文化树立这块还是做的不够,文化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是被商业压制的,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复兴,但这有一个过程。

    所以不能怨年轻人,现在社会气氛是快时尚、快餐式的,肤浅的娱乐大行其道,这确实对做文化的、做文艺的人提出特别大的挑战。

    广州日报:我们也看到了网上批评了这种恶搞的声音,你怎么看?

    张安东:我觉得有二点不能动摇:尊重历史,尊重艺术。这是我们基本点,我们并不想要引起大家生气和争论。话说回来了,还是要让年轻人接受,你要是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播经典文艺作品)。

    广州日报:对于恶搞的现象,你觉得如何制止?会不会采取法律措施?

     张安东:我觉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恶搞违反法律,我们保留用法律手段自卫的选择。但如果我们征询了律师的意见,人家恶搞没违法,我一点也不怨人。但是他违法了,我明明可以维护我的权益,我为什么不呢?我不会针对那些年轻人,我会针对编导、制片人这些赚钱的人:第一,你侮辱我,伤害了我的感情;第二你侮辱我是来赚钱的,不是自娱自乐的。

    广州日报:在恶搞之外,我们也看到在2017年《跑男》的一期节目中,《黄河大合唱》在黄河边被重新演绎,你觉得这种传播方式如何?

    张安东:它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非常震撼,很多人都看哭了。我有一段亲身经历。我有三个朋友,我从来不跟他们谈起《黄河大合唱》,有一天他们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的女儿从网上下载了《黄河大合唱》,一遍一遍地听,觉得很好听。他们的女儿都是00后,只有7-9岁。

    2017年,我有一次机会跟300多名小学生聚会,我上台简短地跟他们讲几句话,我上台后问他们看过《跑男》中《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吗?他们看过,觉得特别好听,特别喜欢。   

    这个节目非常成功。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不是纠结于吵架。年轻人真没有什么错。以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是经典的作品、严肃的历史,什么是民族的自豪感,这觉得这是理想的(方式)。

      

    我父亲没想它会流传下来


    广州日报:也有很多网友欣赏《黄河大合唱》这类经典文艺作品时非常感动,你觉得在不时代,《黄河大合唱》为什么能打动不同年代的人?

    张安东:二位作品作者根本没有想到要流传作品,如果他们这么想了就功利了,也根本创作不出伟大的作品。

    。我父亲跟我讲,,他们根本没想到能活着,他们说宁死不过了行不行,跟你(日本人)拼了。(父亲)就在那种感觉下创造出作品,他用整个生命和对民族的热爱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心态。

    尤其是在70年代后,《黄河大合唱》越唱越被人接受,几乎唱到全世界。我们有一个由分布全世界的华人组成的微信群,哪个地方唱《黄河大合唱》,就把内容往这个群里推送,(我们)收集了很多地方唱黄河大合唱的记录。从中也就看到这部作品的魅力,它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它变成中华民族的一个向征。它现在有这么大的生命力是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而来。

    广州日报:现在你对这首《黄河大合唱》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张安东:更深的理解谈不上,但经典就是经典,近几十年来形成一种对它本身的超越,全世界的公众,尤其是华人公众,包括所有中国的听众对它的热爱和接受比起过去有大超越。这归功于它的历史、道德价值。


    用浅显的方式向年轻人传播


    广州日报:有人提出用艺术创新的方式去更好地传播经典文艺作品,你怎么看?

    张安东:那你要看它是不是艺术,如果说恶搞是艺术创新的话,这个人就太不懂艺术了,我就不跟他讨论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家自有公认,观众自有公认,这个不用讨论。以艺术的方式去创新是值得提倡的。

    广州日报:你觉得艺术重新编排应该坚守哪些准则?

    张安东:就像莫扎特的作品被改编过无数次,每个演奏家都有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只要没有违反版权法,每个改编者、指挥、演奏者都有他自由处理的空间,比如《黄河大合唱》可以做成民乐版本。经典作品要像春风细雨滋润你的听众,要很用心去做。

    广州日报:你觉得,如何向年轻人传递经典文艺作品正确的导向?类似《跑男》的做法,你觉得如何?

    张安东:现在年轻人被快时尚包围了,他们心里装着明星,你传播经典作品以严严肃肃的大合唱的方式,他们不接受,但是像《跑男》这样你把帅哥、靓女放在合唱团里,明星是参与者,也开始学唱歌。明星的粉丝们爱看,这样就把他们带进去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让年轻人意识到这段历史不能被割舍、被忘却。

    广州日报:在这方面,你有什么行动?

    张安东:比如我们民间做了一个黄河大合唱的网站,,我们还要做一个纪念活动;2019年《黄河大合唱》诞生80周年时,我们会做一场活动,联合全世界的华人一起来唱《黄河大合唱》,这种更加正面的东西才是真正回应恶搞(的方式)。


    广州日报机动记者部出品

    编辑:杨逸男

    投稿、转载合作等请联系 gzrbjdjzb@163.com